芭瑞小说 > 其他类型 > 摄大乘论 > 第13章 第13集《摄大乘论》(1/11)
    《摄大乘论》,和尚尼慈悲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居士,阿弥陀佛!(阿弥陀佛!)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三十五页,

    戊二、兼说余缘。

    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,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,在

    《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》:

    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,

    若欲忏悔者,端坐观实相;

    罪业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

    佛教的忏悔有两个不同的方法:

    第一个是事忏:事忏主要是依止我们的信心,我们对三宝的信心。当我们造了身口意的罪业,我们对于这个罪业,是非常的厌恶跟呵责,因为厌恶跟呵责这样的一个作用,使令这个罪业的势力得到了减损。这样的忏法,基本上是在业的表层作用呵责,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拔除,所以当我们遇境逢缘的时候,就很可能会有第二次、第三次造罪的可能,所以叫做事忏。我们刚开始忏悔的时候,都是依止这个方法来下手。

    第二个是理忏:当我们造了罪业以后,或者我们在拜忏的时候,我们除了有三宝信心的资持,另一方面我们能够生起智慧的观照,观察业的体性,为什么会造业?为什么我们人会造业?树跟桌子不会造业?这个业是从哪里生起的?它造了以后跑到哪里去了?它得果报的过程当中,又起了什么样的变化?这个时候,我们透过佛陀的圣教量,能够观察业的本性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的,所谓

    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,若欲忏悔者,端坐观实相,

    观察到业的真实相,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的,这个时候,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,把罪业作一个彻底的扭转,这个叫做理忏。这个理就是有理性的观照。因此之故,在我们佛教的修学当中,不仅是忏悔如此,其实像念佛、持咒等所有的行门,也都应该有智慧的观照来当引导,这样的修行,才能够彻底的灭恶、生善。所以身为一个佛弟子,我们不断的听闻大乘的经论,加强我们对生命的观照,使令我们所有的修行,都能够达到最好的灭恶、生善的效果,这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   戊二、兼说余缘(分三:己一先举转识名能受者;己二正说二识更互为缘;己三总以四缘料简缘起)

    己一、先举转识名能受者(分二:庚